前言:很多当事人误以为被警方带走就等于失去自首机会,其实法律比你想象的更人性化!今天带你解锁刑法中的"自首密码",关键时刻能救命!
自首=刑期打折卡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根据该规定,根据《刑法》第67条,自首者可以享有三大特权:
✅ 法定刑范围内从轻发落
✅ 可能降档减轻处罚
✅ 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划重点:自首是刑事案件中最重要的量刑情节之一!)
准自首终极指南:被羁押后如实交待也能算自首?
被羁押后还能成立自首?刑法中隐藏的"准自首"制度,教你抓住最后减刑机会!
【准自首核心要件】
根据《刑法》67条第2款及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成立准自首需同时满足:
1.主体条件: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供述内容: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3.供述要求:主动+如实
【"不同种罪行"认定标准】
实践中一般以罪名区分,罪名不同的两罪肯定是不同种罪行,这点是没有争议的,但对于所涉犯罪系选择性罪名等情形,各地认定的标准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规定,对不同种罪行的认定,首先要以罪名区分,罪名不同的,还要考虑余罪与已掌握的犯罪是否属于选择性罪名或者在法律、事实上密切关联,罪名不同且不属选择性罪名,在法律、事实上也没有密切关联的,才能认定为不同种罪行。具体标准是:
(1)如实供述的其他犯罪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为选择性罪名,如已掌握的是走私毒品罪行,又供述了制造毒品罪行,仍属同种罪行;
(2)如实供述的其他犯罪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犯罪在法律、事实上密切关联,如因受贿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又交代因受贿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应认定为同种罪行。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事实关联的情形在抢劫、强奸等犯罪中较为多见。例如,司法机关已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一起抢劫犯罪行为,其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该起抢劫后杀人灭口的犯罪行为,因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系同一次犯罪的连续行为,故应当认定为同种罪行。另一种情形是,司法机关已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一起抢劫犯罪行为,其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另一起抢劫并杀人灭口的犯罪行为,此时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故意杀人罪与已经掌握的抢劫罪在法律、事实上都没有关联性,故应当认定为不同种罪行。
【"司法机关已掌握"认定红线】
1.通缉令范围:罪行在通缉令内 → 视为已掌握
跨省追逃不在通缉范围 → 未掌握
2.数据库记录:录入全国在逃人员数据库 → 已掌握
3.实际侦查情况:未录入系统且未通缉 → 以办案机关实际知情为准
自首的一般打开方式
不是主动到案就能被认定自首!认定自首必须同时满足两大条件:
条件一:"自动投案"
以下12种情形都算数,建议收藏!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
3、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5、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7、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9、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10、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11、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为的;
12、其他符合立法本意,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
【特殊案件自首指南】
1.交通肇事:
保护现场+救人+报警=自首
逃逸后自首仍算数(但量刑从严)
❌ 找人顶包=罪加一等
2. 亲友送案:
被捆绑送警不算自首,但可参照自首从轻处罚
【律师提醒】
自首黄金时间:未被讯问/采取强制措施前
哪怕被通缉,主动归案仍有机会被认定自首
条件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根据《刑法》67条及最高法解释,成立自首必须如实供述:
1.供述全部主要犯罪事实
2.交代真实身份(影响定罪量刑)
3.共同犯罪需供出同伙(要供述全部共犯事实)
这些致命错误千万别犯:
❌ 隐瞒特殊人员身份(如受贿案)
❌ 拒不交代同案犯(共同犯罪)
❌ 翻供后死不悔改(一审前可补救)
❌ 隐瞒重大犯罪情节(不构成自首)
【律师特别提醒】
辩解≠翻供: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犯罪后自首,被取保候审后潜逃,最终被抓获归案的≠自首;又再次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自首。
电话传唤到案 → 仍可能成立自首
后序:遇到刑事案件不要慌,第一时间联系专业律师,帮您把握黄金救援期,专业律师介入可为您争取最大权益!记得转发给需要的人,关键时刻能救命!
(本文根据刑法及司法解释整理,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律师)